理縣國際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
專項規劃編制提綱
(創意草案)
提交單位: 重慶市風景園林規劃研究院
聯系人:李永明(重慶市風景園林規劃研究院策劃總監)
聯系電話:13983165699。
理縣旅游,正在面臨一場興衰成敗的大決戰。
阿壩旅游,已經成為四川旅游和中國旅游耀眼的人氣板塊。而
理縣旅游,在阿壩旅游板塊中處于相對弱勢,其超常規思維和跨越式發展,已經迫在眉睫,刻不容緩。
本專項規劃,重在對已經制訂的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旅游發展規劃》(2013—2025年)框架思路的細化、優化、具體化,推動理縣旅游的創新突破和快速崛起,加快實現建設國際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既定目標。
旅游的發展,固然與資源有關,但更與創意有關。本專項規劃的核心,是以創意策劃為核心,致力于理縣旅游總體規劃的落地實施,致力于探尋理縣旅游的突破之策,著力于快速打造理縣旅游的吸引物體系,著力于構建理縣旅游的強大磁場。
本專項規劃,期限為2016—2020年,與理縣“十三五”旅游規劃同步,實可視為理縣旅游的快速振興規劃。
一、現狀研判
(一)優勢分析
1、自然景觀富集;
2、特色文化厚重;
3、綜合資源卓異;
4、溫泉獨具魅力;
5、區位交通優越;
6、發展形勢喜人。
(二)劣勢分析
旅游吸引物不夠新奇強大,尚未形成巨大吸引力。主要原因:
1、頂級資源缺乏;
2、龍頭景區不強;
3、發展重點分散;
4、鄉村旅游滯后;
5、功能配套偏弱;
6、旅游氛圍不濃。
(三)機遇分析
1、國家宏觀背景。旅游需求呈強勁增長勢頭,優勢景區攬客能力具有優越性。川藏旅游,可望成為國家“十三五”旅游規劃之重點,成為培育中的世界旅游目的地。
2、四川旅游戰略。四川旅游,成為全國旅游增長最大的地區,旅游綜合收入已經接近5000億元,正在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。
3、發展重點傾斜。四川藏區旅游,成為與大成都旅游并駕齊驅的兩大重點,其中四川藏區世界級旅游資源富集,旅游客流和收入呈現爆發式增長,是四川旅游的重要析塊和重要增長極。
4、優惠政策支撐。國家和四川省、阿壩州鼓勵旅游大發展,出臺多種優惠政策。
5、聯動效應初顯。整個阿壩州的各個縣,都在大力發展旅游業,阿壩旅游的品牌大大提升,人氣快速聚集,給理縣旅游帶來良機。
(四)挑戰分析
1、資源同質獨占性弱。空氣陽光、藏羌文化、紅軍文化、宗教文化、雪山奇觀、森林資源、彩林紅葉、綠色食品等,與周邊各縣大同小異。
2、產品同構魅力難顯。同為藏羌走廊,理縣有桃坪羌寨和甘堡藏寨,是核心吸引物,但是,汶川以禹羌文化為靈魂建立中國羌城,有龍溪羌人谷和號稱第一羌寨的蘿卜寨;茂縣有氣勢磅礴的中國古羌城和羌族博物館,且人氣興旺;馬爾康有卓克基官寨、西索民居、松崗直波碉群。理縣有畢棚溝雪山,而小金有四姑娘山、黑水有達古冰山。理縣有米亞羅紅葉,而黑水有奶子溝、達古冰山、三奧雪山、卡龍溝、紅軍大峽谷“五溝”組成的彩林世界。理縣有紅軍文化,但以雪山草地為特征的紅軍文化,更有影響。理縣有藏傳佛教寺廟,但影響力不及其它寺廟。
3、毗鄰景區強勢逼人。除了大九寨、大草原、大熊貓三大世界級景區外,其它一些4A景區、省級景區也勢頭強勁,咄咄逼人。
4、過境旅游漸成慣性。由于頂級資源缺乏,景區同質化嚴重,缺乏客流吸附力,在很多游客心目中,理縣成為九環線、紅環線旅游的過境之地,游客在理縣的停留時間較短,旅游消費量不大,從根本上制約了理縣旅游的做大做強。
5、土地匱乏發展受限。依托核心景區,拓展相關項目,是做大做強旅游的特定法則。桃坪羌寨、甘堡藏寨、畢棚溝、古爾溝、米亞羅等理縣旅游的核心景區,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,可供有效利用的土地資源太少太少。
結論:優勢劣勢并存,機遇挑戰同在。專項規劃的目的,在于揚長避短,彰顯優勢,把握機遇,在困惑中突破,從困難中崛起。
二、市場分析
1、宏觀需求持續增長。2014年,全國旅游總收入約3.25萬億元,增長11%,遠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;四川旅游收入4891億元,增長26.1%;阿壩旅游收入242.74億元,增長24.06%。
2、多樣需求快速裂變。從觀光旅游為主,向度假旅游、休閑旅游、專項旅游轉變。
3、本地消費增勢強勁。大成都城市群,人口基數大,經濟實力強,聚集了龐大旅游消費力。
4、周邊客源潛力巨大。重慶直轄后的全面快速發展,形成了巨大的旅游消費群,成為理縣旅游的重要客源地。陜西、河南、云南、北京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港澳臺等,也是重要的客源地。
5、入境旅游大有可為。藏區景觀和藏區文化,在世界旅游格局中具有特殊的神秘感,對于世界各國游客獨具吸引力。
結論:理縣,被巨大的消費力包裹著。理縣旅游的出路,在于做大做這做強旅游吸引物,
三、總體思路
(一)策劃原則
1、創新突破原則(出其不意,標新立異)
2、魅力再造原則(依托現有景區景點,注入若干具有吸引力的元素,突出差異化特點,增加景區景點的游客吸附能力)
3、文旅融合原則(尋找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途徑)
4、農旅互動原則(農業為旅游提供食物、景觀支持)
5、多業整合原則(觀光、休閑、度假、避暑、醫養、運動、宗教清修等)
6、活化顯化原則(現有文化的挖掘、提煉、轉化,與其它因素嫁接,變成更多旅游吸引物)
7、科技時尚原則(如科技元素支撐的表演,與都市時尚人群的生活追求契合)
8、氛圍營造原則(文化氛圍的視覺沖擊力營造)
(二)指導思想
關鍵詞:創意策劃、魅力再造。
(三)形象定位
世界藏羌畫廊
(四)宣傳口號
藏羌的畫廊,生態的理縣
(五)發展目標
國際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
四、規劃重點
四片一心,是理縣旅游專項規劃的重點區域。
(一)桃坪甘堡——藏羌文化觀光體驗區規劃
(二)孟屯河谷生態觀光暨戶外休閑區規劃
(三)畢棚溝、涼臺溝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區規劃
(四)古爾溝、米亞羅旅游休閑度假區規劃
(五)理縣縣城雜谷腦鎮旅游支撐中心規劃
本專項規劃,將對四片一心,做出更加周詳的策劃和規劃。
本規劃提綱,以古爾溝、米亞羅旅游休閑度假區為例,反映規劃編制者的策劃規劃思路。
1、關于古爾溝的策劃思路
古爾溝的核心資源是神峰溫泉。
神峰溫泉,作為溫泉品牌的名稱,極好,故今后對古爾溝溫泉,應該統一叫神峰溫泉,不宜再叫古爾溝溫泉。神峰溫泉的名字,內涵豐富且極具魅力,十分方便傳播,容易在人們心目中構成神奇美異的意象,能夠激發人們的好奇之心和出游沖動。
對溫泉的挖掘利用,要突出“神”和“峰”兩個概念。神奇雪峰流出的神異溫泉,應該成為人們對神峰溫泉的普遍認知。
神峰溫泉水溫65度。日出水2000——3000噸。礦物質含量豐富,能泡能飲,是國內罕見的優質溫泉。這樣的溫泉資源,完全足以支持古爾溝溫泉風情小鎮建設。
重慶創建世界溫泉之都,在溫泉旅游上具有豐富經驗。建議借鑒重慶融匯溫泉城和貝迪頤園溫泉的經驗,按照溫泉城+溫泉酒店+溫泉別院+溫泉醫養+佛教研修+溫泉飲用+智能蔬果 +養生食品等結合的模式,打造溫泉風情小鎮,力爭成為世界級溫泉旅游景區。
如,古爾溝小鎮右側有的下溝和上溝,平緩臺地依山而上,可以發展高檔的溫泉度假別院。
如,利用藏傳佛教和藏醫藥,推出溫泉+清修+藏醫藥等結合的養生度假模式。
同時,考慮對溫泉的循環運用,節約溫泉資源;考慮對溫泉富余熱能(有約20度的熱能富余)轉化運用,如地暖、空調、鍋爐等,節約能源。
2、關于米亞羅的策劃思路
米亞羅的旅游,除現有的觀賞紅葉、藏寨風情、節會活動外,可以突出以下幾個環節:
一是在“好耍”二字上做足文章。米亞羅既然是 “好耍的壩子”,就一定要在“好耍”兩個字上挖空心思,做活文章。因此,要把“好耍”,作為策劃米亞羅旅游的基石。
二是致力于變紅葉一季紅為旅游四季紅。讓旺季更旺,淡季不淡,應該成為米亞羅旅游策劃的著眼點。
三是做好米亞羅景區景點的提煉與打造。參照西湖十景的做法,提煉出米亞羅景區的十大景點,如紅葉幻影、彩林夢境、林蔭詩畫、八角碉寨、太古冰山、幽谷飛瀑、高山牧場等等(暫定),并對這些景點精心打造,讓米亞羅景區變得豐富多彩。
四是構建景區觀景臺。選擇一處高朗山峰,通過公路或索道到達,建立風格別致的觀景臺,既可仰望雪山,又可俯瞰紅葉、彩林,還能遠望群山萬壑。
五是開發雪景旅游項目。賞雪景,登雪山,滑雪橇、堆雪人、做冰雕。舉辦雪山主題文藝、體育節會。
六是做足“紅葉”文化,打造浪漫米亞羅品牌。挖掘開發紅葉的浪漫文化內涵,將紅葉題材的文學、藝術、人物、故事等,做成文化小品展示。建立紅葉廣場與紅葉博物館。舉辦特米亞羅浪漫紅葉相親會,配套紅葉詩會,作為一年一度的大型節會活動。開發紅葉的游戲,動漫等。宣傳樹立“米亞羅,浪漫紅”的旅游形象。
七是打造米亞羅世界愛情圣地品牌。大膽將米亞羅定位為世界級的愛情圣地。將米亞羅的其它旅游元素,都向世界愛情圣地集中,來支撐世界愛情圣地的旅游形象。圍繞這個定位,發展愛情婚姻旅游產業。建立婚紗拍攝基地、旅游結婚基地、金婚度假旅游目的地。舉辦世界婚紗節。建立世界愛情碑林。建立世界愛情圣地網站。
八是策劃推出重大節會。可以考慮舉辦世界大學生選美大賽、中國民間歌舞大賽等,與強勢媒體合作。
九是策劃愛情主題的旅游紀念品。如書箋,鎮尺,發夾,手鐲,戒子,牛角梳、銀器、保健食品等。通過規范化和藝術化的紀念品商場展示銷售。
十是優化旅游產品與節會活動的時序安排。按照全天候旅游的要求,根據景觀變化特點,將旅游產品和節會活動合理安排于一年四季之中,確保旺季更旺,淡季不淡,四季宜游,四季可游。
五、鄉村旅游
在現有理縣旅游總體規劃基礎上,鄉村旅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:
一是布局上與理縣旅游四片一心的總體格局配套。鄉村旅游,一般皆依托于城市、景區等人流相對集中的地區,實為大旅游的重要補充。
二是鄉村旅游與農業的融合。特別要注意農業的景觀化、園林化,農業既要提供綠色食品,作為農業體驗之用,又要作為旅游的景觀,具有觀賞價值,令人賞心悅目。
三是鄉村旅游物質與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。食品要突出綠色、特色。娛樂方式要多樣化,要讓人呆得住。
四是鄉村旅游產品的多元化。鄉村酒店、農家樂、藏家樂、羌家樂、鄉村旅游綜合體等。農業型、文化型、生態型、民族風情型等鄉村旅游,盡可能多樣化。
五是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。要讓城里人享受鄉村的生活環境,又能獲得城市的生活便利。
六、旅游產品
客源的流向,是由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決定的。要旺季更旺,淡季不淡,必須在旅游產品打造脫胎換骨,點石成金。
目前由桃坪羌寨、甘堡藏寨、畢棚溝、米亞羅等主要景點支撐的理縣旅游,主要是觀光旅游,旅游消費乃如流水一晃而過,沒有沉淀下來,實現更多的消費行為。
除繼續做大做強過境性質的觀光旅游、穩住理縣旅游的基礎外,將重點發展以下旅游產品:
1、溫泉養生度假旅游;
2、高山避暑旅游;
3、生態型鄉村旅游;
4、藏羌文化體驗旅游(可借鑒茂縣之中國古羌城);
5、以藏羌醫藥為特色的醫養一體化度假旅游;
6、以藏漢佛教清修為特色的文化度假旅游;
7、運動、探險等專項旅游。
七、旅游商品
圍繞民族性、藝術性、豐富性、實用性和時尚化、精致化、禮品化、規模化做文章。
八、營銷策略
主要解決幾個突出問題:
1、目標客源地的旅游偏好調研,做到營銷策略有的放矢。
2、突出旅游形象的差異化與吸引力,將“世界藏羌畫廊”作為“國際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”的形象化概括,將這個旅游形象植入到游客心中,并在“世界藏羌畫廊”總體形象之下,樹立若干獨具魅力的景點旅游形象,進而引起游客的內心向往。
3、按照游客的出游偏好,對旅游景區景點的魅力做出梳理提煉,為游客提供出游行為決策的若干理由。
4、事件營銷與活動營銷結合,提升景區景點的游客關注度。
5、以傳播景區魅力為使命,做好媒體工具的科學化合理化運用,特別是各種新媒體工具的運用。
6、策劃央視紀錄頻道的解密性紀錄片,增強旅游景區景點的神秘感。
以上八個方面,是本次專項規劃需要重要解決的突出問題,這些問題解決的程度,決定理縣旅游崛起的速度和發展的進度。
至于規劃編制中需要涉及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、旅游服務設施建設、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、旅游發展和規劃實施保障體系、投資效益概算等規劃,應該已經制訂發布的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旅游發展規劃》(2013—2025年)為主要依據,故不在本次專項規劃范圍之內。
2015年5月5日星期二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