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區萬壽寶典
策劃方案
(第三稿)
養生長壽文化,是長壽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。中國禪宗一脈,歷來有融合百家的傳統,因而在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區打造萬壽寶典,將佛教禪宗文化與養生長壽文化融合,既符合佛教禪宗的發展規律,又符合禪修養生的時代風尚,且有利于彰顯長壽的特色文化優勢。
一、項目總體構思
項目定義
萬壽寶典,是順應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現實需要,根植中國傳統的養生長壽文化,挖掘長壽地區特有的養生文化資源,以菩提山和菩提古鎮為景觀依托,以一萬個書法“壽”字為形態特征,以傳播中國養生長壽文化為核心功能,集標志性、觀賞性、趣味性、啟發性為一體的大型“壽”文化旅游景點集群。
目標定位
中國最大養生長壽文化旅游景點集群。
與長壽湖百壽園的歷代名家“壽”字雕刻和百歲園百位名人壽星雕像形成錯位,各顯特點,相得益彰。
展示內容
1、中國傳統的養生長壽文化;
2、佛教史上的養生長壽文化;
3、長壽地區的養生長壽文化。
營造思路
用壽字營造氛圍,分組團彰顯主題,借造型引人入勝,引經典發人深省。
1、用一萬個形態各異的書法“壽”字,植入景點群中,烘托氛圍,形成視覺沖擊;
2、將景點群劃分成若干組團,每個組團有相對獨立的主題,對整個景點群形成支撐;
3、引入雕塑、繪畫、卡通等造型藝術,突顯各個組團主題,吸引游客注意力;
4、顯化格言、成語、故事、趣聞等,寓教于樂,給人教育和啟迪。
布局架構
根據長壽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區總體規劃的功能分區,考慮大菩提山旅游景區的布局,萬壽寶典可分為三篇章、三組團:
萬壽寶典·喜壽篇——菩提古鎮組團;
萬壽寶典·佛壽篇——圣廟圣燈組團;
萬壽寶典·悟壽篇——思賢思源組團。
沿著長壽菩提古鎮到菩提山、菩提寺、思賢思源區的旅游線路布局,與旅游過程水乳交融,節律協調,良性互動。
規劃中的菩提山養生養心文化區、風景培育區、儲備發展區,暫不考慮。
呈現方式
1、散點性展示,復合式表現。整個景點群,分成若干章節;每一章節,用多種手法表現。
2、集中性展示,復合式表現。整個景點群,分成幾個組團集中展示;每一組團,用多種手法表現。
兩種方式,各有利弊,可根據不同組團情況,靈活處置。根據目前情況,菩提古鎮組團,以散點性展示為宜;圣廟圣燈組團、思賢思源組團,以集中性展示為宜。
二、萬壽寶典·喜壽篇——菩提古鎮組團
內容布局:中國傳統的養生長壽文化。
展示重點:突出商業文化與長壽文化結合,在商業旅游設施中注入長壽文化元素,提升現有文化小品的品質,營造長壽文化的喜慶氛圍。
呈現方式:散點性展示。主要點位和安排如下:
(一)萬壽燈籠
長壽古鎮的圍墻四周、干道與支路兩旁、青龍溪與萬壽河兩岸、商業旅游店鋪門口等點位,懸掛10000個帶“壽”字書法的紅燈籠,營造“燈籠送喜慶,萬壽呈吉祥”的喜慶氛圍。
(二)萬壽公園
將現有大型人頭塑像彭祖,改名為譙定,并立碑對譙定的儒宗和壽星(130余歲)身份作簡要說明。將此塑像定位為全國體量最大的壽星塑像。
現有巴寡婦清與秦始皇銅雕下,設置基座,抬高雕像,美化環境,突出視覺沖擊力。旁邊立斜面石碑,鐫刻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原文:
而巴寡婦清,其先得丹穴,而擅其利數世,家亦不訾。清,寡婦也,能守其業,用財自衛,不見侵犯。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,為筑女懷清臺。清,窮鄉寡婦,禮抗萬乘,名顯天下,豈非以富邪?
(三)文星拜壽
御龍潭公園旁邊的文星拜壽浮雕,文字修改提升,正楷書寫,重新鐫刻。現有壽星塑像,作技術處理,增強藝術性,并增加基座,突出人物。基座旁邊,斜置漢白玉石碑一方,寫明“八世同堂”,書寫“花甲兩輪半,眼觀七代孫。偶遇風雨阻,文星拜壽星”一詩,落款“天子門生門生天子”。雕像基座、詩碑四周,用壽字裝飾之。
(四)福壽雙塔
塔身作藝術處理,鐫刻書法壽字和養生名言。
(五)主題展出
將擬建中的長壽博物館,集中展示中國養生長壽文化的歷程與特色,定位為中國最大養生長壽文化主題博物館。
(六)體驗項目
養生餐飲、養生茶道、養生醫療、養生運動、養生文化、養生商品、養生培訓、拜壽大典等之體驗。凡此類項目的營業場所內部,皆應盡量配置長壽文化元素的書法、繪畫等小品。
(七)文藝演出
以養生長壽文化和地域長壽文化作為主題,對丹砂傳奇、菩提禪風、文星拜壽等題材做深度挖掘,策劃主題集中、內涵豐富、個性鮮明、表現新穎的綜合節目。
(八)命名考究
各大片區、街道、店鋪、門楣的命名,盡可能突出長壽文化;青龍溪、萬壽河、二十四橋含義詮釋與說明,與長壽文化貼近。
(九)匾聯提升
匾額楹聯,突出養生長壽文化內涵,并請名家書寫。
(十)話語提煉
建議圍繞長壽菩提古鎮的更名,對古鎮主題定位、景區特色、網站內容、宣傳冊文字、廣告用語等對外發布的話語系統,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和修改提升。特別是長壽古鎮的導游詞,顯得比較空洞,趣味興不夠,應該全面修改提升。
三、萬壽寶典·佛壽篇——圣廟圣燈組團
景點名稱:佛壽園
主題定位:國內最大佛壽文化展示區,讓游客感知佛教中的養生長壽智慧。
內容重點:佛教史上的養生長壽文化。包括禪定、瑜伽、冥想、農禪、守戒、誦經、悟道、清心、中道、慈悲、行善、利他、素食、禪茶、武功、書畫、戒定慧、聞思修(三慧)、平常心、心藥方、禪醫藥、動靜互涵、崇尚自然、佛家四食(段、觸、思、識)、心無掛礙、高僧壽星、長壽三尊(三尊長壽佛)、佛壽雋語等。
呈現方式:集中性展示,注意用書法壽字營造氛圍。整個佛壽園,擬安排八個方面的內容。
(一)壽佛塑像
漢傳佛教的不動佛(阿閦chù佛)、藥師佛、無量壽佛,素稱長壽三佛。建議塑造壽佛三尊的塑像,斜碑刻字,介紹其與長壽文化之關系,昭示佛教對健康長壽的關注由來已久。
(二)壽僧群像
豎立墻壁,鐫刻古今百歲以上高僧之名字(如寶掌大師、佛圖澄、智炫、慧可、慧安、神秀、菩提流志、趙州和尚、虛云禪師、本煥法師、妙智法師、印順長老、無瑕和尚、禪莊法師、妙智法師、凈嚴法師、印法和尚、通永長老、寂勤和尚、夢參長老、乘清法師、圣因法師、普光和尚、果章大師、圓照法師、白云和尚、寂昌大師、宏成和尚、離欲禪師等)、生卒與形象,向人們昭示高僧多壽的事實。
(三)雋語碑林
精選古今佛家養生名言,名家書寫,建立國內首個佛教養生書法碑林。舉例:
平常心是佛。
受諸飲食,當如服藥,于好于惡,勿生增減,趣得支身,以除饑渴。如蜂采華,但取其味,不損色香。
平生修得隨緣性,粗茶淡飯也知足。
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;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亦不稱意。
夫禪坐之法,若能善用心者,則四百四病自然除。
怒甚偏傷氣,思多大損神。精疲心易衰,氣弱病相侵。悲歡勿作極,飲食常令均。再三防夜醉,第一戒晨嗔。夜宿鳴云鼓,晨興嗽玉津。若要諸疾退,常當節五辛。
(四)佛家四食
佛教認為,段(食物)、觸(接觸外物的感受)、思(思維活動)、識(潛意識),皆影響健康長壽。四食觀念,是少為人知而值得提倡的養生觀念。建議豎立四食碑,只書“段、觸、思、識”四字,以啟迪人們養生長壽須物質與精神糧食并重。
(五)攝生法門
壁畫或浮雕形式,展示佛教之禪定瑜伽、冥想觀照、農禪并重、禪茶一味、武功強身、書畫養性等養生之道。
(六)養心妙道
壁畫或浮雕形式,展示佛教之誦經、守戒、悟道、清心、中道、慈悲、行善、利他等內心修養與養生長壽之關系。
(七)素食真經
立碑鐫刻“素食滋壽”四字,附錄素食菜譜。另立斜碑,書素食名言:
窮鄉僻壤之人,飲食不及酒肉者,常多長壽。
西人之倡素食者,本于科學衛生之知識,以求延年益壽之功。
食肉勇敢而悍,食谷智慧而巧。
素食者嗜欲淡,肉食者嗜欲濃;素食者神志清,肉食者神志濁;素食者惱力敏捷,肉食者神經遲鈍。
(八)心藥十味(碑刻)
根據唐朝無際禪師(石頭和尚)《心藥方》“致上福上壽”的特點,豎立石碑,錐刻《心藥方》節文如下:
凡欲齊家、治國、學道、修身,先須服我十味妙藥,方可成就。何名十味?
慈悲心一片、好肚腸一條、溫柔半兩、道理三分、信行要緊、中直一塊、孝順十分、老實一個、陰騭全用、方便不拘多少。
以前十味,若能全用,可以致上福上壽,成佛作祖。若用其四五味者,亦可滅罪延年,消災免患。各方俱不用,后悔無所補,雖扁鵲盧醫,所謂病在膏肓,亦難療矣;縱禱天地,祝神明,悉徒然哉。況此方不誤主雇,不費藥金,不勞煎煮,何不服之?
偈曰:此方絕妙合天機,不用盧師扁鵲醫。普勸善男并信女,急須對治莫狐疑。
四、萬壽寶典·悟壽篇——思賢思源組團
景點名稱:悟壽園
主題定位:長壽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區。
內容重點:以長壽三賢(巴寡婦清、譙定、還珠樓主)為重點的長壽文化,包括長壽的養生長壽文化和特色歷史文化,突出長壽的“中國長壽原鄉”歷史地位。
呈現方式:集中性展示,注意用書法壽字營造氛圍。
整個思賢思源組團,除長壽三賢展示區之外,再開辟一個長壽地方歷史文化展示區,以長壽地方文脈發展延續為主線,展示“中國長壽原鄉”的歷程和魅力,可以命名為“悟壽園”,擬布局以下內容:
(一)長壽原鄉
明玉珍雕像,突出明玉珍是“長壽”名稱的賜予者。
壁畫形式,以長壽山城作為背景,將枳、常安、永安、樂溫、樂昌、長壽等名字的設置時間標注出來,讓人一目了然。
立斜碑一座,鐫刻短文一篇《長壽起名的緣由》。
(二)古長壽山
古長壽山是長壽得名的史實依據。用墻體作浮雕,用寫實手法,突出古長壽山的山巒、溪流、森林、田園、農舍、勞作、壽星、兒孫滿堂等快樂祥和氣氛。浮雕適當位置,寫明以下內容:“因縣北有長壽山,故名。”和“ 縣北有長壽山,居其下者,人多壽考”。
(三)何石井水
用何石井神泉的傳說,進一步說明長壽人多壽考的原因。
造井一口,標明“何石井”;鐫刻文字,說明何石井神泉,乃長壽人多壽考的一大奧秘。
(四)禾稼早熟
長壽地氣常溫,禾稼早熟,糧食豐產,為“人多壽考”提供了物質保障。豎立一古代裝儲糧食的大斗雕塑,正面標明“禾稼早熟”四字,另外三面分別鐫刻三段文字:
樂溫山,在樂溫縣南三十里,縣因山為名。——《元和郡縣志》
其地溫燠,六月初,民樂稻早熟,故名。——《重慶府志》
重慶府所屬涪州并長壽縣,見積倉糧五萬馀石,每歲所發不過五百馀石,約可支百年。今貴州都司各衛所俸糧,俱于重慶民倉支給。如將涪州及長壽倉糧新舊兼支,可免朽腐,且以蘇民饋運之難,從之 。
——《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實錄》
(五)長壽縣印
選擇一個古代長壽縣衙門的大印,制作成印章型雕塑,里面套小型的長壽縣衙印,展示“長壽”二字的特別涵義,揭示中國只有一個長壽縣的事實。
(六)賀壽慈禧
慈禧四十大壽,長壽縣令奉獻“百壽圖”祝壽;慈禧六十,再送“重慶長壽”彩幛祝壽,出生于長壽的翰林汪敘疇兩次主持慶壽大典,受到慈禧的青睞。
百壽圖壁畫一張。“重慶長壽”彩幛復制成壁畫。“百壽圖”壁畫用浮雕表現第一次祝壽的情節。“重慶長壽”彩幛壁畫,用浮雕表現第二次祝壽情況。
(七)朱德題詩
1963年4月朱德視察長壽,對長壽這個名字很感興趣,并寫詩一首加以贊揚,這樣長壽非常重要的精神財富。
豎立以朱德視察長壽為題材的大型雕塑。旁邊建立大型詩墻,將朱德贊美長壽的三首詩鐫刻出來。
《獅子灘電站》一首:“龍溪河上獅子灘,四級階梯一水源。利用層層修電站,功成恰是躍進年。”
《長壽縣》二首之一:“長江北岸長壽縣,九十老人尋常見。七十老人不稀罕,百歲老人仍康健”。
《長壽縣》二首之二:“長壽多年栽榨菜,行中間種生長來。家家遍種培植好,供獻人間美味開。”
(八)進士寶塔
建立塔型雕塑一座,鐫刻歷代長壽籍進士的姓名字和簡歷。(長壽進士總數,在渝東地區,明朝為第一,清朝居第二)
(九)名人長廊
長壽三賢之外的古今名人雕塑長廊。塑像,標明簡歷。通過名人長廊,展示長壽中國早期長壽文化演化中心、晚期儒學傳播中心、中國水電發源地、重慶辛亥革命策源地等重大史實,突出長壽的歷史貢獻。
(十)詩文小品
以古今名人和名著贊美長壽的詩文為題材,書寫鐫刻于“悟壽園”圍墻上,展示長壽魅力和形象。
2015年1月2日星期五
永明按:
將菩提山萬壽寶典,做成一本精美的小冊子,將佛教中的長壽文化精華,作為特別重要的旅游紀念品,出售。
題目叫
長壽菩提寺養生心藥
萬壽寶典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