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清沉寂的河街定慧寺,近來開始吸引著人們的眼球,漸漸有了些許人氣。
本期推出的特別報道《定慧鳴鐘響萬里》,以數十個頁碼的篇幅,用十多篇文章的陣容,對定慧寺進行深度挖掘,發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人們很難想象,定慧寺的創建,與唐朝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有關聯,不是慣常的因教而興,而是為了根治“尚鬼而淫祀”的陋習,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。因而,定慧寺不是化緣而建,而是官辦性質。
早期的定慧寺,修行律宗,因僧侶謀私,信眾不多,規模偏小,故名定慧院;后改修禪宗,信眾猛增,規模增大,故名定慧寺。
革律改禪,是定慧寺的里程碑。定慧寺于革律改禪之時,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維修,因而不僅“其俗有革于舊”,而且“其宇日以嚴飭”。
下令定慧寺革律改禪的是宋孝宗,他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,也是忠實的禪宗信徒。而定慧寺革律改禪的幕后推手,是官聲文名俱佳的晁公溯。除了留下贊美長壽的三篇詩作外,晁公溯晚年撰寫的《定慧院記》,可稱定慧寺最早的原始檔案。
定慧寺的創建時間,一般認為始于南宋紹興年間。而種種跡象顯示,這個時間應該大大提前。初步斷定,定慧寺創始于唐宋之際,稱為千年古剎,實屬當之無愧。
定慧曉鐘,一般認為起源于清初李開先的《長壽八景詩》,而南宋后期的“樂昌十景”,定慧曉鐘已經赫然在列。最早寫詩贊頌定慧曉鐘的絕非等閑之輩,而是明初的四川布政使(相當于省長)李斆。
定慧寺曾經高懸“天風海濤”匾額,長壽舊志記載為朱熹題寫,人們往往不敢相信,因為朱熹平生未曾入川。可是,朱熹與長壽有很深的學術淵源,朱熹是長壽籍儒宗譙定的再傳弟子,朱熹晚年最得意的門生乃長壽大儒?淵,是他把朱熹的理學帶回巴蜀傳播,史稱閩學入蜀。
定慧寺曾經是高僧輩出之地。清初從定慧寺出家的長壽僧人山曉本皙,被順治皇帝延請為國師,并住持東南禪宗中心天童寺達十余年之久,與黃宗羲、錢謙益等江南文人交誼甚篤,是當時名滿天下的佛教領袖。前人謂“莫道巴兒不解禪”,信然!
長壽水電開發指揮中樞,三峽水電工程首個設計方案誕生地,中國民族水電工業發祥地,新中國水電專家搖籃,這些特殊的定位,標志著定慧寺水電時代曾有的輝煌,決定了定慧寺是中國水電工業的歷史地標。
定慧寺,不只是一座寺廟,更是一個景區。定慧寺、水電工程總處辦公樓、獅子灘電廠總部舊址、漢墓群、青龍閣、王爺廟、江西廟、鐵佛寺、天上宮、地主宮、財神廟、東岳廟、龍舌梁、葉家院、殷家院……,長壽的歷史文化在定慧寺聚集和凝固,其博大厚重,可見一斑。
定慧寺,長壽人文薈萃之地。一言以蔽之:定慧閎深!
2015年6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