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寡婦清,是中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傳奇女性,是長壽歷史上最為杰出的歷史人物。
巴寡婦清的名字,顯得與眾不同,既土里土氣,又文氣實足,既讓人好奇,又令人費解。特別是她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生,從層層迷霧中隱現出冰山一角后,人們更是疑竇叢生:兩千多年前,一位偏居西南的寡婦,憑什么經營丹砂就能成為富可敵國的女富豪?憑什么堂而皇之成為秦始皇的座上賓?憑什么受到秦始皇非同尋常的隆重禮遇?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寡婦,又有何種人們無法企及的能耐?
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寡婦,這樣一段匪夷所思的歷史,這樣一串匪夷所思的故事,一定飽含著太多太多的故事,隱藏著太多太多的謎團。于是,人們渴望撥開歷史的迷霧,了解一個真實的巴寡婦清。
在長壽、重慶乃至中國的歷史大舞臺上,巴寡婦清的角色實在太突出,戲分(份)實在太搶眼。談秦始皇統一大業,必談巴寡婦清;談中國商業文明進程,必談巴寡婦清;談中國科技發展史,必談巴寡婦清;談中國醫藥起源,必談巴寡婦清;談中國養生長壽文化的演變,必談巴寡婦清;談重慶對中國歷史的貢獻,必談巴寡婦清;談長壽得名的原因和歷史文化底蘊,必談巴寡婦清。
然而,企圖用還原法重現巴寡婦清并非易事。巴寡婦清是《史記》記載的唯一重慶人,然而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對巴寡婦清的記述僅有寥寥69個字。《漢書》幾乎是《史記》的翻版,史實上并沒有什么補充。此后的史籍,除了照抄照搬,再也沒有關于巴寡婦清的更多記述。
長期以來,由于缺乏嚴肅的學術研究,人們對巴寡婦清的解讀傳播,往往出現大量的誤解,存在很多臆測戲說的色彩。有人說巴寡婦清十八歲出嫁,二十二歲守寡,開始主持家業;有人說巴寡婦清夫家高祖因避暴雨偶然發現丹砂,于是得以擅利數世;有人說巴寡婦清精通品牌之道,“巴記丹砂”聞名天下;有人說巴寡婦清有僮仆數千家丁上萬;有人說巴寡婦清“捐資長城,以贊軍興”,因而得到秦始皇賞識;有人說巴寡婦清是平民女子,出生于清姓人家……這些看似有趣的說法,其實全是臆說,顯然經不起推敲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,國內一些地方出于敬重之心,或者出于利益需要,企圖把巴寡婦清據為己有,因而對巴寡婦清的籍貫提出主張,挖空心思編造歷史依據,想方設法演繹不經之論,但往往不值一駁。
巴寡婦清是中國養生長壽史上的標志性人物,是長壽極為重要而寶貴的文化財富。作為長壽人,我們有責任從學術研究入手,以歷史事實為據,探賾索隱,抽絲剝繭,從已知中發現未知,從局部中探知全貌,從而正本清源,糾正謬見,還原一個真實清晰、有血有肉、可欽可佩的巴寡婦清。
|